"機構的製作"
當然用 CNC (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 或 3D printer 等加工機台
可以解決製做機器人機構部分問題
但如果你找不到什麼地方有這些機台能幫你製作
或連機械繪圖等軟體都沒碰過
那麼是不是就別無他法了呢@@?
恩 ... 或許是這樣 恩 ... 又或許不是這樣 .....
就我自己來說 也只是剛開始接觸繪圖軟體的和 3D printer 的新手而已
可能連做出個齒輪都還辦不到
我雖然認為用程式來畫圖 再用機台做出來的方法不錯
但對於對這一快完全陌生的新手來說有著一定的門檻
不但不知道要去哪找機台請人幫做 而且圖要畫的和想像中一樣合用也挺耗時的
常常一修在修 花錢又花時間 搞到最後可能會覺得很挫折也說不定....
其實生個機構出來 我覺得並不用搞的這麼專業 不如把它當個勞作或藝術品來看待
買個厚紙板來拼或用粘土捏一捏是不是也能做出個合機器人用的部件或機構?
於是我開始關注各種材料的特性與適不適合用在機器人上面
自己高中時 有稍微捏過點人偶的經驗 所以在土類的材料上有一些心得
今天打算稍微介紹自己覺得不錯的兩種土 超輕土 與 塑鋼土
這兩種土在大一點的書局或美術用品店有再賣
如果真找不到或覺得出門麻煩 奇摩 路天 等拍賣網隨便搜也都有 是很好取得的材料
超輕土買來拆開包裝後 拔一快起來就可以直接開始搓揉使用了
品質越好的越不黏手且密度越高 捏好成形後擺個3個小時左右後就開始自然僵硬了
屬於自然風乾成形 而且硬化後想修改只要在欲修改的位子上沾水塗抹
就能使該部位再活化 消磨不會裂 加厚能合為一體 疊佳效果非常的好
真的幾乎什麼樣的形狀都能做出來 非常好上手
唯一的秘訣就是如果要做大型或長型或頗複雜的物件的話
最好先只捏一部分 等乾了之後再繼續延伸做下去 不然很容易自己把形狀搞塌了
除了好上手 消磨疊加容易外 乾了之後的材質感也頗優
" 輕 " (這對馬達減輕不少負擔) ; " 耐摔 ( 即使你全力把它往地面摔也不會壞 )
" 耐彎 " ( 有一定韌度不會彎了就裂 ) ; " 易修改 " ( 只要在欲修改的部份沾水即可活化 )
感覺上還蠻像可塑形的厚紙板的 耐摔耐彎但也是撕了就裂
最後如果成形後想防水 只要塗一曾凡尼斯之類的保護漆就行了
塑鋼土一般買來則會分為AB兩罐 A土混B土才會乾
據硬化時間分為許多種類 不過跟據經驗不論硬化時間在怎麼短
最好也是等24小時後才能放心 不然中途拿一拿可能就裂了
塑鋼土使用時按包裝上的比例把要用的份量取出揉成一團在開始塑形
不過因為土性很黏 所以操作起來較難塑形 大多數的模型玩家會使用開模的方式成形
不過要直接捏個簡單的部件還是辦得到的 跟據經驗混合均勻後可以等上一段時間
到了一段時間後土性會變的較不黏 但又還沒完全硬化
在這時是最好的操作機會 不過這個時間點要自己抓抓看
因為不見得每種牌子或每種種類都一樣
成形後堅硬如石 真的要用電動工具才能打磨 雖然可以疊加但跟超輕土的感覺不一樣
塑鋼土非常的黏如果做好擺桌上硬化後黏在桌上了 雖然能用力摳下來
但很容易就裂壞了 可疊加是因為本身硬化時的黏性與附著物黏了起來
與超輕土的合為一體不太一樣 不過附著度也很強了
畢竟它本來的用途是修補牆壁裂痕或補洞等的
成形後的質感是 :
" 重 " ( 真的頗重就像石頭 ) " 硬 " ( 就像十頭一樣硬 ) " 不耐摔 " ( 摔了就裂 )
" 不耐彎 " ( 折了就斷 ) " 加工不易 " ( 要打磨或疊加都比超輕土難些 )
感覺就跟易碎的石頭沒兩樣 不過還是有 "硬" 這個優點在
這兩種土應用在機器人上 我習慣用超輕土來當作外殼
耐摔又有點韌度我覺得蠻適合的 而且如果發現那裡有不合的地方也方便修改
如果想強力固定 一些內部零件或是製作不會受到衝擊的零件時 就使用塑鋼土試試吧
再來 最後就放幾張圖給大家看看吧
這是我買的超輕土 Hearty 這個牌子不錯 是日本進口的
超輕土有很多顏色可選擇 也可買白色的之後再上色
塑鋼土是AB混合自然風乾成形的 比例通常是 1 : 1
這是我用超輕土做的娃娃的頭顱
上了矽膠後就變成這樣了 因為是直接上而不是開模 稍微有點粗操
仍可看出裡面是用超輕土當外殼
塑鋼土捏出來真的就像石頭或水泥塊 顏色也大部分是灰灰的
目前在嘗試 水晶膠 (環氧樹脂) 及 矽膠 等材料 及各種翻模技巧
有什麼心得後再跟大家分享摟 ~